跳到主要內容區

天線之父-波波夫

小科普-波波夫
小科普-波波夫
講到了天線,就不能不說到"天線之父"亞歷山大·斯塔帕諾維奇·波波夫。

1859年3月,波波夫出生在俄國烏拉爾一個礦區的小鎮,父親是一位神父,12歲時就表現出對電工技術的愛好,自己做了個電池,還用電鈴把家裡的鐘改裝成鬧鐘。

波波夫29歲那年,赫茲發現電磁波的消息傳到俄國,他被強烈地吸引住了。他興奮地說:"用我一生的精力去裝設電燈,對廣闊的俄羅斯來說,只不過照亮了很小的一角;要是我能指揮電磁波,就可以飛越整個世界!"第二年,波波夫就成功地重複了赫茲的實驗。在一次公開的講演中,他提出了可以用電磁波進行無線電通信的設想。1894年,波波夫製成了一台無線電接收機,他第一次在接收機上使用了天線。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根天線。

1895年4月25日(5月7日),在彼得堡俄國物理化學會的物理分會上,波波夫宣讀了論文《金屬屑同電振盪的關係》,並且表演了他發明的無線電接收機。探測出發射機在約60米距離內發送的無線電信號。表演結束後,波波夫充滿信心地說:"最後,我敢於表示這樣一個希望,我的儀器在進一步改良以後,就能夠憑藉迅速的電振盪進行長距離通信"。幾十年以後,這一天被定為"無線電發明日"。

1896年3月24日在彼得堡物理學年會時,正式進行了用無線電傳遞莫爾斯電報碼的表演,在場的觀眾有一千多人。表演的時候,接收機裝設在物理學會會議大廳里,發射機放在附近森林學院的化學館裡。雷布金拍發信號,波波夫接收信號,通信距離是250米。物理學會分會會長佩特羅司赫夫基教授把接收到的電報字母逐一寫在黑板上,最後得到的報文是:"海因里希·赫茲"。它表示波波夫對這位電磁波的發明者的崇敬。這份電報雖然很短,只有幾個字,它卻是世界上第一份有明確內容的無線電報。這比意大利物理學家馬可尼於1896年6月取得專利的裝置要早。

1900年俄國海軍在波波夫的指導下在波羅的海中的高戈蘭島設立了無線電站,和芬蘭沿海城市科特卡之間實現了無線電通訊。(當時芬蘭屬於沙皇俄國),2月5日發出第一條信息,到了4月份,破冰船愛爾馬克號前往高戈蘭島解救被冰困住的戰艦,同時解救出50名芬蘭漁民,無線電站已經成功地發送了440條信息,這時馬可尼剛開始第一次通信實驗。

摘自https://factpedia.org/index.php?title=%E4%BA%9A%E5%8E%86%E5%B1%B1%E5%A4%A7%C2%B7%E6%96%AF%E5%A1%94%E5%B8%95%E8%AF%BA%E7%BB%B4%E5%A5%87%C2%B7%E6%B3%A2%E6%B3%A2%E5%A4%AB&variant=zh-hant

天線為現代通訊重要的基本元件,只要是無線訊號都必須使用天線,即使在小巧的手機或是汽車遙控器,都有它的身影。現在廣為應用的5G通訊和IOT更因為其速度快傳輸效能高的特性,小巧效率高的天線設計更為重要。

長庚大學電子系擁有在電磁理論,高頻微波通訊,高頻天線及濾波器設計以及5G數位通訊演算法等...在通訊領域極為專精的教授,在研究方面也頻頻受到國際上的認同,而郭仁財教授更得到國際工程師協會給予IEEE FELLOW的榮譽。這幾年美國對華為的制裁中,看得出來無線通訊,尤其是在天線的領域,對人類是一個非重要的科技研究。

長庚電子歡迎有遠大志向的同學,加入我們。我們將和你們一起許一個希望的未來,希望在未來的人類科技頂峰上,都有我們的身影。
瀏覽數: